艾灸治疗小儿夜啼症的方法及相关的穴位图
来源:华夏艾灸网 时间:2012/4/20 20:51:04
小儿夜啼症常见于1岁以下的婴儿。小儿夜啼症以入室夜啼哭不止为主症。脾肾不足表现为小儿出生后体弱消瘦,食欲差,哭声低微,哭时无眼泪,灯亮则哭止,大便稀溏;心热夹食表现为面红身热,腹部胀满,不思饮食,哭声大,眼屎多,见灯亮更甚;胃热食滞表现为小儿夜间烦躁不寐,一阵阵啼哭,腹部胀满,不思饮食,大便干结;肝热受惊表现为面色发红,入睡时惊动易醒,常在睡中哭而作惊,哭声尖锐,时高时低,时急时缓,紧偎母怀,入母怀则哭止,多有受惊病史。
夜啼是指小儿入夜啼哭不止,其原因除了室内温度不适,尿布浸湿,或饥饿外,中医认为主要是脾虚、伤食、心热或惊恐等所致。小儿神气未充,心火上乘;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,精神未固,突受惊吓而神不守舍;伤食积滞,胃不和则卧不安。
艾灸治疗该病的原理是:清心镇惊安神,补益脾肾。
需要灸的主要穴位是:中冲,劳宫,百会,中脘,神阙,涌泉。
相关的配穴是:脾肾不足加脾俞,肾俞;心热夹食加少府;胃热食滞加足三里;肝热受惊加行间。
具体的艾灸:艾条雀啄灸,每次选2~4穴,每穴5~10分钟,每日1次。或艾条着肤灸,于双侧冲穴施灸,炷如麦粒大,每穴1壮,每日1次。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。
以下是相关的图位图
神阙穴位,中脘穴位
中冲穴位,百会穴位,劳宫穴位
足三里穴位,涌泉穴位
以上信息是由华夏艾灸网收集整理提供,欢迎您持续关注华夏艾灸网,在艾灸的过程中,华夏艾灸网愿做您终生的朋友。
下一条:便秘的艾灸疗法附穴位图及病例.doc 上一条:艾灸3大重要穴位有效治疗胃脘痛